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校企合作案例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2022-07-12 13:10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向福建省各设区市职教中心(教研室),各高职院校、有关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省属中职学校等征集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经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确定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68个。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校企合作案例成果入选!




校企合作 创新发展


在莆田市政府的指导下,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自2020年9月合作办学,发挥“双主体”育人优势,建立了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东软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两个专业。作为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助力莆田市职业教育的开端,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软驻校团队精诚合作,用实践证明“双主体”产教融合共建高水平产业基地,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衔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四所国家级重点职校之一,拥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大连市,二十年来东软教育以学习者的价值创造为核心,以全日制学历高等教育业务为基础,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拓展继续教育、教育资源与数字工场两大业务,建立了三大业务板块彼此支撑、耦合互动的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依托东软雄厚的产业基因和技术资源优势,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IT高等教育科技集团。



由政府牵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在充分磋商沟通的基础上开展战略合作,对于推动莆田市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集聚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构建莆田市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搭平台”作用,促进“校—政—企”共建、共享、共赢。


发挥双主体的办学优势 共建高水平产业基地
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合作中校企共同发挥优势,学校提供办学场所,满足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两个专业的教学需要,在校园内建立“东软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派驻专业团队与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重视行业趋势推动人才发展,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发挥地方创新产业发展优势 共建高水平专业群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是莆田市职业教育第一联盟校牵头单位,十分重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其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本地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如莆田木雕、石雕、红木家具、漆器、妈祖文化文创产品,将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该专业群2020年共招生410人,并在该年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开展校企专业人才委托培养合作。产业基地也主动适应地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优化专业布局,积极助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人才的专业建设之路。在2021年6月,该专业群在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评选中被评为A类,在校企合作的共同努力下建成区域文化创意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赋能校企教师双向培养机制 共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为此校企双方制定了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交流机制、互培机制。企业驻校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统一安排,参加学校为教师开展的常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生管理工作培训。企业发挥优势共享教育资源与优质实践案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学校教师赋能,组织学校教师团队赴大连参加“双师型”教师能力培训,使校企逐步组建实践、研发、教学一体化的团队。



结合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理念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输出


产业基地坚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为学校设计开发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系统。采取“优质课程模块+项目实战模块”模式进行核心课程设计,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协同发展模式 坚定合作道路
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是对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肯定,也是对双主体办学质量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合作企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同作用,促进专业的进一步提质培优,深化三教改革,开展高质量教学与实践资源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专业水平,形成特色示范效应,取得更多标志性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为创建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探索构建中高本贯通培养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