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數字工場實訓基地

東軟教育科技集團基於自身國家級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優勢資源,支撐學院開展高水平普通本科、職業院校建設、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藉助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自身的產業與技術優勢,賦能學院新一代信息技術類專業群內涵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在賦能學院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內涵建設的基礎上,支撐學院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服務效果的提升,通過引入東軟數字工場運營模式,校企雙方共建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產業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標準,建設精品產業實踐課程資源、打造產教融合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高水平技術能人才,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產業及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人才與智力的支撐。




東軟數字工場的建設內容


1)創新育人理念,構建高水平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引入東軟圍繞數字人才培養所創新構建的TOPCARES教育方法學,廣泛開展行業需求調研,借鑒國家、國際標準體系,構建符合數字人才培養特色的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以行業人才需求為標準制定數字人才的培養體系標準。引入東軟教育參與制定的相關行業技術標準、人才能力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形成數字人才培養培養標準。


以產業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強化創新實踐能力,突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構建「1321」 (1個學年分為3個學期,2個基於案例和項目的理論學期、1個集中能力訓練的實踐學期)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理論教學「精講多練」,實踐教學側重面向行業應用的進階式實踐並貫穿人才培養全流程。
以能力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打造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根據真實生產、服務的技術和流程,對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和次序進行重新設計,構建了能力導向、五級項目牽引、內容動態更新的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

·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一體化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體化

·教、學、做一體化

·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一體化

·校企合作與職業能力培養一體化


2)創新內涵建設,打造專業化數字人才教育資源

引入東軟數字工場運營模式,校企共建東軟數字工場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政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生態模式。是對接企業開發環境、崗位、流程、標準,在教學環境中營造實際的企業氛圍。


構建強調產業化、工程化、前沿化、教學化的「項目資源」;

構建強化生產性、現場性、先進性、標準性的「實踐環境」;

打造強化專業化、實踐化、創新化、融合化的「教師隊伍」;

搭建強調可感知、可量化、可分析、可評價的「智慧平台」。


3)創新運營模式,打造開放型數字人才服務平台

引入東軟數字工場運營模式,校企共建東軟數字工場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政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生態模式。是對接企業開發環境、崗位、流程、標準,在教學環境中營造實際的企業氛圍,通過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開展典型項目實施,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實現無縫對接就業。簡而言之,東軟數字工場是一個:項目實戰訓練場、創新創業孵化器以及校企人才供需鏈接器。


基於共建東軟數字工場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緊密圍繞崗位需求,充分調動企業、行業和學校的資源,針對崗位群共性需求和具體崗位差異性需求,聚焦職業技術學院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專業開展專業群規劃與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建集實訓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於一體的「東軟數字工場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現專業群相關專業達到雙高建設水平。


面向區域數字化人才培養與提升,開展產業公共人才賦能培訓。通過東軟數字工場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面向區域政府、企事業等單位、社會人員開展產業技術技能提升培訓,推動在職人員的技能提升,培養高水平工匠工程人才,助力區域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面向區域院校師生實踐能力提升,開展院校專業人才實踐實訓。面向市、省乃至區域的職業院校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提升院校學生的產業實踐技術技能,搭建院校和產業的人才橋樑,構建人才培養全流程生態鏈,實現人才培養與地區核心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面向區域中小微企業產品技術創新,開展產業科技協同創新。依託院校行業屬性與專業優勢,面向中小微企業員工開展技術能培訓、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服務;共建信息技術+X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提高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找准科研定位,創新思路,協同創新科研平台,建強科研團隊,發揮專業優勢,更接地氣、實實在在為地方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服務,將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作為拉動高水平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


面向一帶一路國際化經濟交流合作,開展國際人才培養合作。配合國家全球化發展戰略對於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及「一帶一路」戰略,參與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以及南寧作為中國—東盟信息港核心基地的重要地位,面向「一帶一路」周邊國家,開展人才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化數字人才的培養,共建「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資源」支持職業學校到國(境)外辦學,培育一批「魯班工坊」,使得人才走出去、引進來。